大樹棵仔是本鄉郭進元先生經過不斷嘗試摸索後才領悟出來的。
據郭先生描述,在太陽下曬乾且存放二年的在來求是做粿仔的最好材料。選好米後,在磨米前,米需先浸泡一個半小時至二小時,然後米和蕃薯粉以九比一的比例(九十斤的米和十斤的蕃薯粉)去炊成粿仔。郭先生每天半夜就起來做粿仔,為了維持粿仔的衛生和營養,每天所做的數量有限,且絕對不添加任何防腐劑,所以在清晨六、七點時便銷售一空。大樹粿仔除了軟又有彈性外,更具有特別的Q感,食用時將粿仔切成薄薄的一片,直接沾蒜頭醬油或鳳梨醬,風味獨特,讓人百吃不厭,回味無窮。
*本文引用於「高雄縣鄉土教材」

昨日(2/17)中午頂著濕冷寒風,來到大樹昌樂大戲院(十餘年前歇業)旁的小吃攤品嚐聞名已久

大樹的粿仔,因為都是同一家製造,口感相同,差別就在各家的調味了
這一家的湯頭清淡,油蔥火候味足夠

細緻的滑溜的粿仔,真的與北部及南部的粄條在口感上真的不一樣
加上這家的湯頭,搭配地相當好
值得再來這家品嚐
大樹的粿仔還有其他做法
請連結到[大樹的粿仔條]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